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以思政课为引领,以专业课为核心,以通识课、实践类课程为拓展的课程思政立体化教学体系★。建立广覆盖、长链条、多维度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培训体系,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厚植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推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交流,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思政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构建★“点线面★★★”结合的课程育人工作新格局★。
设计★★★“大思政”实践教学★★★“大课堂”★★★,构建思政实践、专业实践、创业实践★★、劳动实践★、美育实践等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参观调研★★、情景体验、展演竞赛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针对性。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挖掘红色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将实践教学的重点★、难点与现实热点、学生兴奋点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的形式活起来,形成共建组织★★、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育人局面。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红色家风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23A62)阶段性成果】
整合德育基地★、文化阵地及党团品牌活动等资源,搭建★“大思政★★★”教育校内外实践育人载体。通过校校、校地★★★、校企合作等多维方式,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诸如志愿服务、理论宣讲、调研考察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发展道路,与政府★★★、企业等组织共建承载学生课程实践、调查实习、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大类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大熔炉”,形成处处育人的新模式。
践行★★★“大思政”理念★★★,搭建实践育人新舞台。“大思政★★”教育是由多个要素集聚的复杂系统性工程★★★。高校要善用“大思政课”,践行★★★“大思政”理念,搭建契合高校实际、富有学院特色的立体化实践育人新舞台。
新时代高校开展育人工作,要用“大思政”引领思政课程教学育人★★★,激发科教协同育人活力★★★,创新实践育人新生态,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推动★★★“大思政★★”科教相长★★,营造科教协同育人新氛围。科研教学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体现★。高校需要以“大思政”理念引领★★、以系统思维统合、以问题意识贯穿、以担当精神深化★,营造科教协同育人氛围。
建设“大思政”下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实现教研一体、学研相长。鼓励教师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教材,融汇到课堂教学,走进日常交流★★★,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获取知识★★,实现前沿科研成果科普化,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实现“科教融合★★★”而非★★“科研漂移★★★”。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科教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师生参与科研,在科研中开拓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科研潜能,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科教育人机制,健全科教育人制度保障,推动科教协同育人良性互进。以实践创新为动能★★★,搭建科教育人活动载体,通过常规性科研活动,使学生熟悉科研环节,积累科研经验★★★,奠定科研基础,提升科研能力。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职业发展空间,通过科教融合让学生在获得感和成就感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遵循“八个相统一”基本原则,完善“大思政★★”教育教学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理论教学专题式“主课堂★”同网络教学互动式“云课堂★★”、实践教学项目式★★“行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系统融入思政课,打造教学内容专业化、问题针对化、方法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整合思政教学资源,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实现课程间同向育人的目标。
推动“大思政”走深走实,开创课程育人新格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深化“大思政★★★”理念,明确“大思政课”核心要义★★★,进而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开创课程同向育人新格局。
习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并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因此★★,高校既要构建“大思政”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更要探索构建“大思政”下的高校育人模式,不断开创育人工作新局面。